互联网舆情服务提供商

帮助更多的政企客户认知大数据,提升公信力,助力品牌提升

在线咨询

AI公务员上岗:是抢饭碗,还是政务服务的“升级”契机?

时间:2025-02-21来源:小巨人信息科技

截至2月20日,该事件共有相关信息344927条,2月18日达到全网声量最高峰,微博为主要传播媒体,占比62.13%,该事件中性信息居多,占比67.19%

图片

近日,深圳市福田区政务服务领域迎来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变革——首批70名“AI公务员”正式上岗。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这些AI数智员工不仅具备DeepSeek通用能力,还能根据各部门的实际业务流程,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体,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满足240个业务场景的需求。从数据来看,AI公务员的表现令人瞩目:个性化定制生成时间从5天压缩至分钟级,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过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此外,“AI任务督办助手”使跨部门任务分派效率提升80%,按时完成率提升25%。


除深圳外,多地的政务服务系统也在陆续接入DeepSeek大模型,政务服务工作开启AI时代。如广州在政务外网部署上线DeepSeek-R1(671B)、DeepSeek-V3(671B)大模型;北京丰台在政务云本地部署DeepSeek大模型环境,上线“丰小政”数智助手;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探索搭建“DeepSeek+高新事”数字政务智能模型,率先在政务服务大厅涉外事项中上线运行,构建了7×24小时人机协同服务新模式等等。


然而,AI公务员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一些担忧。许多网友对此反应激烈,纷纷表示“混日子的公务员可以下岗了”“‘铁饭碗’不‘铁’了”。AI的高效、精准和不知疲倦的特性,确实让一些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岗位面临被替代的风险。尤其是在公文处理、数据审核等事务性工作的表现上,AI无疑会对传统的公务员岗位构成冲击。

图片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对此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AI虽然在某些领域表现出色,但在涉及人情世故、复杂决策等方面,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在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往往需要人类的同理心、判断力和灵活性,而这些正是AI目前所欠缺的。此外,AI系统的运行仍然需要人类的监督和维护,一旦出现技术故障或特殊情况,仍然需要人工介入进行兜底处理。

图片
图片


这样看来,AI公务员的上岗并不代表普通公务员的“饭碗”被直接抢走,而是意味着工作内容的转型和升级。随着AI技术的普及,公务员的工作重心可能会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转向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任务。因此,AI公务员的出现,更像是为人类公务员提供了一个“助手”,而非“替代者”。 


总的来说,AI公务员的上岗标志着政务服务进入了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阶段。虽然这一变革可能会对部分传统岗位构成冲击,但从长远来看,AI技术的应用将为公务员队伍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与其担心“饭碗”被抢,不如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毕竟,AI只是工具,真正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仍然是人。在AI与人类协同工作的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人类的优势,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


媒体观点


新京报:“AI公务员”上岗,人机协同政务系统乃大势所趋

随着更多的政务服务系统积极接入AI大模型、上线“数智员工”,引发的将是新一轮政务服务系统质效改革,也将对政务服务理念和思维带来新的触动。

AI浪潮加速涌来,任何体系都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在趋利避害的前提下积极拥抱这种变化。政务系统所展现的态度,更对社会具有示范性。因此,应该乐见有更多的诸如“AI公务员”这样的尝试。

图片


澎湃新闻:读懂“AI公务员”热议背后的期待

AI数智员工“上岗”,引发公众热议,一些网友乐于做阅读理解,从各方面表达真实的愿望,本身就是一件充满看点的事。尤其是,读懂非公务员群体的期待,精准化解办事群众的痛点,不断打通政务服务的难点、堵点,是更深刻、更重要的问题。

可以确定,AI数智员工发挥的空间将越来越大,绝不止于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政务服务。但无论AI数智员工发挥的作用多大,对于公众来说,都不希望服务是冰冷的。这一点,或许可以从近些年不少企业推出的AI客服中得到启示。

说到底,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应当是公共服务质量的优化,是公众获得感的提升。

图片


上观新闻:DeepSeek接入政务系统,公务员要下岗了?

观察不少政府部门的办事窗口,随着各类自助办理、线上办理日益普及,标准化、重复性工作大多可由机器代劳,但来窗口办事的人往往有着较复杂的需求,这是严格按照系统规则处理问题的人工智能目前还无法理解的。即便未来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会在海量数据比对中发现问题症结,给出多种解决方案,但仍需人工核实、决策、创新、优化和负责,都需要人的智慧、经验和担当。

在这些情况复杂的公共服务中,往往还涉及情感交流,例如投诉受理、纠纷调解等,人工服务的同理心、情绪价值和沟通技巧是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的。在那些紧张、焦灼、剑拔弩张的情境下,人与人的交流更有助问题解决。政务和公共服务不仅要有人工智能处理问题的速度,同样不可或缺办事人员一个微笑、一句问候的温度。

图片

欢迎使用小巨人智能数据平台

立即试用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