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关税压顶!商务部主导“出口转内销”跑出经济新曲线
时间:2025-04-18来源:小巨人信息科技
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震荡。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中方对美方这种霸道霸凌行径,坚决反对,绝不接受,并表示倘若美方执意继续实质性侵害中方权益,中方将坚决反制,奉陪到底。截至目前,美对华加征关税最高税率已达到245%,作为反制,中方对美所有商品加征125%关税,并在教育、文化等其他领域采取反制措施。这场关税战,不仅让中美贸易关系陷入僵局,也让全球供应链和市场秩序遭遇重创。
面对外需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迎难而上,联手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出口转内销。这不仅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更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的长久之道。
出口转内销:从“救急”到“谋远”

说起“出口转内销”,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外贸货”。那时候,外贸商品往往代表着潮流和品质,是“紧俏货”的代名词。后来,每当外部市场出现波动时,例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疫情防控三年期间,内销也曾是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的“救命稻草”。但对于大部分外贸企业来说,内销更多是短期的应急之举,企业最终还是会回归外贸主战场。
回顾历史,中美自1979年建交至2025年的40余年间,贸易往来频繁、互利共赢。中国是美国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同时也对美出口纺织品、轻工业品及机电产品。如今,时移势易。中美贸易关系从2018年的贸易战开始持续恶化,中国对美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18年的19.2%下降到2024年的14.7%。这表明,中国正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构建贸易多元化格局。与此同时,内销市场的潜力正在被挖掘出来。出口转内销,不再是“救急”,而是顺势而为、长远发展。
政策赋能,企业突围

面对外贸企业的困境,中国政府和企业正在用实际行动为“出口转内销”铺路。4月10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会上表示,商务部已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研究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外贸企业拓宽内销渠道。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和零售商超也迅速行动,形成了内外联动的合力。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周时间里有十多家大型流通渠道企业、六大进出口商会、八家行业协会持续发声,推出外贸企业帮扶计划。
电商平台方面,京东宣布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的出口转内销商品;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为跨境中小商家提供补贴;阿里巴巴启动“春雷计划2025”,整合淘宝、天猫、1688等资源,帮助企业拓展多元化市场;美团则为外贸商品开设绿色通道,从入驻到品牌打造提供一站式支持。
零售商超也不甘落后。盒马面向外贸企业开放入驻通道,上线“外贸专区”;永辉超市为库存积压企业开通“绿色通道”,15天内极速上架;华润万家、武商集团、比优特、联华超市等零售巨头也纷纷推出支持举措,加速外贸商品流通。这些行动,不仅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让内销市场的活力进一步释放。从中央到地方,从电商平台到零售商超,一场覆盖全产业链的“内需保卫战”正在展开。
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事实上,中国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方面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三同”)产品的发展,并加强信息宣传推广。2022年,商务部等14个部门启动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明确了“培育企业、打造平台、形成产业集群、解决实际问题及推广经验模式”的“5个一批”目标。北京、上海等9地成为首批试点地区,目前已完成602项试点任务的80%。
地方上,湖南省通过工程机械再制造和同船运输创新,实现了“五个一体化”;海南省则依托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推动热带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这些实践表明,中国已经逐步构建起“国家统筹-地方试点-企业实践”的三级联动体系,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内销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出口转内销的意义,远不止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是一次经济结构优化的契机。过去,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外贸企业的产品往往“墙内开花墙外香”。如今,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内销市场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对于企业来说,内销转型意味着从“单一市场依赖”向“多元化市场布局”的转变。这不仅能够降低企业面对外部市场的波动风险,还能通过贴近国内消费者需求,推动产品创新和品牌升级。对于社会经济来说,内销市场的崛起将有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美关税战的硝烟,正在倒逼中国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路径。出口转内销,不是一场没有准备的战斗,而是一次顺应时代潮流的主动选择。从政策赋能到企业突围,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广,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未来的市场竞争,不再是单纯的“出口”与“内销”之争,而是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平衡。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内销不是退路,而是未来的主战场。只有抓住这一机遇,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在挑战中开辟新的增长空间。而目前我们所经历的阶段,正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