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舆情服务提供商

帮助更多的政企客户认知大数据,提升公信力,助力品牌提升

在线咨询

“并轨”倒计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迈入新阶段

时间:2024-04-11来源:小巨人信息科技

图片

王丹琪 | 文

网络 | 图


听说,“养老金并轨”今年落地!


这两天,热搜上出现的热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养老金并轨倒计时”,许多网民表示,不理解是什么意思。那么,到底什么是“养老金并轨”呢?


养老“灰犀牛”正在奔来


图片

2000年,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到205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5亿,占总人口比例高达38.8%,预计老年抚养比将达到53.2%。这一趋势将给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养老需求将持续增长。


经预测,到2028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结余可能首次出现负数,养老金结存开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尽结余的可能性。面对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带来的“未富先老”现象,以及社保基金“现收现付制”难以为继的必然情况,养老金的结构问题已经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黑天鹅”问题,而是“灰犀牛”问题。


一个成熟的养老体系需要靠三大支柱共同发力,而我国的养老体系太过依赖基本养老保险,即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由单位主导的第二支柱——年金制度覆盖率过低,特别是占比较大的民营企业;个人缴费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缓慢,还处于“幼苗”阶段,因此我国养老体系多支柱发展并不平衡。养老金结构改革也成为当前及未来社会广泛关注、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


正因养老保障问题是关系民生的最基本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从养老金、养老服务到养老金融、养老科技等,全文共13次提及“养老”,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无论是养老服务还是养老设施,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结束10年的过渡期,并实现最终并轨的话题再次被人们提及。


2024年养老金实现最终并轨


图片


所谓的“养老金并轨”,即“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并轨”,更通俗一点的说法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将基本实现与企业职工的制度相统一。”


我国的养老金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服务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制度,二是适用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即人们俗称的体制内与体制外“双轨制”


近年来,我国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差距一直是引发热议的焦点话题,主要体现为:


体制内职工不需要自己单独缴纳养老金,到退休年龄后退休金与工龄挂钩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作满35年的按90%计发,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而企业职工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费,养老金主要来源于社保基金。


退休前工资同样为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能拿9000元退休金,而企业职工只能拿到4000元左右。很多年轻人表示,自己的在职收入甚至比不过体制内退休的父母的退休金,这些现象引发了持续不断的关于养老制度的公平性及合理性的讨论。


因此,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推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并轨”改革,要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开始缴纳社会保险(含养老保险)费用,不再根据工龄职级等因素确定退休金,而是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建立与企业职工一致的养老制度,同时为了弥补因并轨导致的养老金可能减少的部分,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为了减小改革阻力,国家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按参加工作时间和退休时间的不同,以2014年10月为界限分为退休“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类,设置了10年过渡期,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正式完成并轨。


养老金制度双轨“鸿沟”能否拉平?


图片


所谓的体制内外实现养老金“计算方式的统一”,即养老金并轨,是否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能够直接拉平?

图片


很可惜,答案是不能


首先,双方的养老金缴纳基准有明显差异。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大多会按照最低缴费基数来缴纳社保;而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大多是按照实际工资足额缴费,缴费基数不同,那么养老金也就不同。


其次,双方的养老金缴纳年限有明显差异。因为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存在,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来说,2014年之前入职人员可以按规定把缴费年限延伸到参加工作的年份,但很多企业要么视同缴费时间很短,甚至没有这一说,视同缴费年限短,养老金自然就低。


最后,双方存在年金覆盖率差异。机关事业单位强制缴纳职业年金,而企业是自愿建立企业年金,据人社部数据,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覆盖率高达82%,但是企业年金覆盖率不足10%,可见绝大部分企业职工是无法享有年金的额外养老补充的。


因此,相对来说,机关事业单位的稳定性与激励手段的特殊性暂时无法被替代,企事业单位的养老鸿沟仍旧存在。


养老金并轨即将落地,人们可能并不关注“并轨”到底是什么,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自己的养老金是否能向机关事业单位看齐,他们更愿意从实际受益程度来审视养老金并轨改革的效果。计算方式的统一为公平养老金待遇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的差异有望逐步缩小,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差距也将逐渐减少。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是现在这个时代中青年职业取向的代表言论。加班文化、竞争激烈、收入不稳定、工作不稳定、“35岁就失业”等就业风险,使稳定性高、福利好的机关事业单位成为年轻人趋之若鹜的“避风港湾”。但是,财政供养能力不是无限的,体制内的工作岗位数量也是有限的,一个越来越庞大的财政供养群体并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财政的稳定。


已成为当今社会工作主力军的MZ世代的年轻人,将同时遭遇就业困难、退休更难两个难题,自然更追求职业的长线计划,譬如随着年龄增长而提升的职级、稳定的退休时间及恰当的养老金额。因此,想要缩小体制内外差距,实现养老服务的公平保障,则需要依靠民营企业主力军,优化养老保险体系多支柱结构,加速社保市场化,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础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从多角度、多层次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距离一个成熟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欢迎使用小巨人智能数据平台

立即试用